东华大学陈勇航教授应邀做大气遥感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0日

东华大学陈勇航教授应邀做大气遥感学术报告
发表时间:2019-06-20 阅读次数:103次

报告时间:2019年6月21日上午9:40

地点:农生环大楼B382

报告题目:大气遥感

陈勇航教授简介:

陈勇航,理学博士,祖籍湖南,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86年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专业本科毕业后曾任新疆喀什气象局天气预报员、新疆环境气象业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获中国气象局授予的“优秀值班预报员”荣誉称号,新疆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2002-2006年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攻读统招博士学位。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气象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新疆高层次柔性引进人才。

主要从事大气环境与资源——包括大气污染物、云水和热环境研究。主持了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一系列科研课题,并带领团队在《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Atmospheric Environment》、《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水科学进展》《自然资源学报》、《太阳能学报》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了论文数十篇。


研究领域

采用“卫星观测--地面观测对比--反演校正与数值模式计算模拟--多源资料融合应用”的技术路线,围绕大气环境、云水和室内外热环境所涉及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

1)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来源及其传输扩散机制研究

为了揭示不同区域大气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卫星资料(包括CALIPSOAQUAAURAA-Train集群卫星)与地面激光雷达、PM、臭氧及其前体物、气象要素等观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式计算模拟,揭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来源和传输扩散机制。

2)云水的时空分布、演变机制及其与辐射、大气气溶胶的相互关系研究

目前云的物理属性观测数据尚缺乏,特别是在广阔的海洋、沙漠戈壁和高大山系等无人区。为了给人工增水和气象环境灾害预报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本方向基于多星多通道卫星资料、飞机、地面雷达、微波辐射仪以及气象观测等多源观测数据,揭示云水宏微观属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数值模式探讨云水识别方法、其演变机制及其与大气气溶胶、辐射的关系。

3)区域太阳能、风能、室内外热环境及其影响因子的评估方法

基于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GEWEX )等卫星资料和国际先进的数值模式,结合地面辐射、云、PM、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观测资料,定量化评估和探讨区域太阳能、风能、室内外热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气象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2004-2020 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浙ICP备0507442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295